《混沌帖》
昆仑山巅的青铜罗盘总在子时逆转。盘古握斧的右手食指关节处,结着层琥珀色的茧——那是混沌初开时,时空裂隙溅起的碎屑嵌入皮肉所化。他望着脚下青灰色巨卵,卵壳表面浮凸的甲骨文正渗出暗红色血珠,像极了伏羲画卦时滴落的朱砂。
一、开天
劈开混沌的刹那,斧刃迸出的不是火光,而是青铜色的雨。盘古嗅到雨水中混着墨香,那是混沌本源的混沌元气。他伸手接住一滴坠落的青铜液,指尖竟浮现出《河图》纹路。巨卵开裂的缝隙里,缓缓渗出带着星芒的黏液,在虚空凝结成最初的日月。
二、化生
盘古的睫毛垂落时,化作洞庭湖畔的垂柳。每片柳叶背面都刻着《洛书》残篇,风起时叶片翻动,竟在湖面投射出二十八宿的星图。他的左眼化作太阳那日,瞳孔里跃出的三足金乌翎羽上,沾着未干的混沌血迹——那血珠坠地时,竟在蜀地烧出大片朱砂矿脉。
三、遗蜕
万八千年后,盘古的脊骨化作不周山。山体内部的青铜骨骼上,至今嵌着未脱落的筋肉组织。牧羊人曾见过山腰处飘荡的透明经络,触碰时发出编钟般的鸣响。最奇的是山顶天池,每逢月食,池水会凝结成冰镜,镜中映出的不是倒影,而是盘古开天时崩落的碎骨,在虚空中重组为《山海经》异兽。
四、归藏
如今青藏高原的岩画上,仍有盘古持斧的剪影。牧民说那些线条是用陨铁混合鲸脂绘制,每当极光掠过,画中斧刃便会渗出青铜色光泽。更有人声称在三星堆见过青铜神树,枝干分叉处悬挂的玉璧,其纹路与盘古掌纹如出一辙——那玉璧在夏至正午,竟能投射出完整的《太极图》。
在长江三峡的悬棺里,考古学家发现过一具水晶骸骨。骸骨掌心嵌着半片青铜斧,经碳十四检测,其年代早于已知人类文明十万年。最令人惊叹的是,当用红外线扫描斧身时,凹陷的纹路竟组成了甲骨文的"开"字,而缺口处恰好能嵌入昆仑山天池的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