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帖》
洛阳城外的桃林总在子时凋零。夸父赤足踏过满地残红时,腕间青铜脚镯突然震颤,镯面蚀刻的太阳纹竟渗出熔岩般的光。他仰头望见扶桑树顶的赤轮,树皮剥落处显露出密密麻麻的甲骨文——那是百年前黄帝与蚩尤大战时,仓颉用血写就的《占日经》。
一、饮河
黄河决堤那夜,夸父俯身饮水时瞥见倒影:自己左肩扛着青铜鼎,鼎内煮着九只金乌的残羽。当他的舌头触到水面,整条河突然沸腾,龟甲般的河床裂开,露出底下埋藏的青铜日晷。晷针阴影所指处,河底浮起刻满《山海经》残篇的龟甲,字迹被水流冲刷成血管脉络的形状。
二、杖化
追至禺渊时,夸父的桃木杖突然生出鳞片。杖头镶嵌的昆仑玉在烈日下融化,滴落处竟长出肉芝状的菌丝。他折断一截桃枝掷向太阳,木枝却在空中化作三千青铜箭矢,箭簇上铭刻着后羿射日的符咒。当最后一支箭离弦,夸父听见自己骨骼发出编钟般的轰鸣。
三、逐影
逐日第九十九日,夸父的瞳孔变成两枚燃烧的铜钱。他追赶的已非太阳本体,而是日影中游走的《洛书》残卷。每片龟甲落地都化作城池,夯土中嵌着青铜齿轮,齿轮转动时喷涌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凝结成冰的《归藏易》卦象。最诡异的是某夜月食,夸父发现自己追逐的影子长出人脸,赫然是当年铸造日晷的工匠面容。
四、桃墟
夸父倒下的地方,桃核爆裂成漫天星斗。他掌心的青铜片嵌入地脉,长出的桃树根系缠绕着青铜鼎残片,每片鼎耳都挂着未燃尽的符纸。三百年后张骞通西域时,在楼兰废墟见过这种桃树——花瓣是烧焦的简牍,果肉里冻结着液态的日光,食之可见先民祭祀太阳的舞蹈。
如今登封观星台的地砖下,仍埋着半截桃木杖。每逢夏至正午,阳光穿透杖身蚀刻的日晷纹,会在地面投射出夸父奔跑的剪影。更夫敲梆经过观星台,常听见风中传来金石相击之声,细辨之竟是青铜脚镯与日晷齿轮的咬合声,混杂着《占日经》残章的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