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睡前故事 | 童话故事 | 校园故事 | 励志故事 | 民间故事 | 成语故事 | 笑话故事 | 经典故事 | | ||
|
||
|
|||||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2 | |||||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生活里,谁可以永远做个局外人? 对于看书的选择,我的原则是选经典的看——既然经典都看不完,为什么要费事看些可看可不看的呢?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盛名在外,还没看之前就只感觉到这定是一本很精彩的书,抱着很大的期待。 全书分两部,篇幅不长,花了半天就看完。看第一部的时候,我是懵的,书的内容和我的期待成了反比,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默尔索请假去乡下的养老院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回到家后和女友亲热,叙述了一下与同楼新认识朋友的故事,最后在一次同他外出游玩时在懵懵的情况下枪杀了一个新朋友的仇人。我一度觉得是否自己鉴赏能力有限,遗漏了许多深刻的东西,而努力回想。看到后来发现,前面的所有剧情描写,均是作为最后法庭审判时的铺垫。 在法庭上,方才开始感受到了这部小说剧情的荒谬所在。默尔索杀了人,预审法官与检察官却揪住前边毫不相关的琐事——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在参加完葬礼后的活动来作为批判其没有人性、杀人动机的证据,并成功说服陪审团,将其判处绞刑。整个审讯过程,默尔索作为被告,几乎没有为自己发言的机会,所有的动机、所有的行为,均被检察官等“局外人”以强硬的方式加之其身。 生活里,大家都是别人的局外人。所做的事,按理说当事人最为清楚,可是往往会发现,“局外人”常常企图争当“局内人”,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判人,评判外界,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观点和判断是正确的,以此来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全和稳定。从本质上来说,这或许也可以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自我保护的方式。也因为如此,“局内人”也就常被排除在外,成为了自己的“局外人”。自己的事情,却要交给别人来定夺。一种情况呢,是自己自愿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希望谋求外界的帮助和指点,来辅助自己判断,“旁观者清”。 另一种情况就比较被动了,即不得已而成为了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即如默尔索一般,任由外界指摘与评判。这种情况也比较危险,作为个人来说,力量与话语权有限,当成为了靶子,后果就无法控制。若是仅受少数人的指手画脚,偶然性很大,但仍可接受;若是受到了一群人的评判,而所有人的评判还趋同时,则容易怀疑人生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为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局外人”。像默尔索一样,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个有些丧丧的佛系男主,对什么都没有热烈浓厚的感情,心态平和稳定,人畜无害,这么一个中性的角色却在检察官等一众人的评判下,成为了冷血无情、毫无人性的杀人凶手。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在杀人前的所作所为,与社会习惯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不一样,引起了陪审团所代表的“社会大众”之不满,因而杀人的前因后果在他们眼中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对“在母亲葬礼上应当流泪”等道德行为准则的执行。执行了,再说别的事,不执行,就有问题! 就是这么强盗的逻辑,显而易见,书中看起来是如此的荒谬,但是现实中其实又怎会少呢?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成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那一个,都希望能够通过抱团,通过对某种理念的共识、对某种行为的遵守,以得到社会的认同,来换取内心的安全感;出格的人少之又少,不是在被他人做价值判断、受到社会的毒打如默尔索,就是在与周边的碰撞中学会了顺从,成为众人中的一份。作为一个个体,在人性自私的前提下,很难做到永远当一个公正明理的“局外人”,若不为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辩护,成为一个“局内人”,那么很有可能只能被动地沦落为为他人价值观的践行者。即便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不企图将价值观强加于人,成为了“局外人”,又如何能够保证别人不会成为你的“局内人”呢? |
|||||
睡前故事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