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故事分享网www.kaonun.com >> 睡前故事 >> 正文
  口蜜腹剑的故事           ★★★ 【字体:
口蜜腹剑的故事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7    

  口蜜腹剑的故事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也还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个人品德,那简直是坏到家了。

  李林甫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加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表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非常合作,嘴里尽说些好听的、善意的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阴险狡猾,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

  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遗憾的是,皇上还不知道哇。”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赶紧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宠臣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好几次都想把这件事启奏皇上,只是不敢开口罢了。”玄宗被他这番话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疏远了他。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的“本领”,深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做了十九年的大官。

  然而,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大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纷纷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这便是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如姚崇、宋璟等,都是正直之士,并且各有所长.但此后他任用的宰相李林甫,却是一个卑鄙无耻、口蜜腹剑的小人.更可悲的是,“开元盛世”有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唐玄宗便以为天下无事了,就日夜深居宫中,纵情声色,把国家大事统统叫李林甫去办.这便种下了动乱的祸根.

  李林甫原来是吏部侍郎,后来他想方设法去讨好妃嫔,结交宦官,目的是通过他们去随时了解唐玄宗的动向和好恶.这样一来,朝廷有什么事,皇帝有什么打算,他都清清楚楚,所以他的奏章总是能讨皇帝的欢心.

  那时,唐玄宗正宠幸武惠妃,对武惠妃生的寿王也特别喜欢,甚至因此而逐渐疏远了太子和其他皇子.李林甫就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讨好,表示愿意全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因此对他很感激,常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当时,宰相是张九龄,他是大唐名相,为人耿直,无论什么大事小事,只要他认为不对,总要与唐玄宗争个不休.于是李林甫趁机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使唐玄宗慢慢疏远张九龄.最后唐玄宗罢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而让李林甫替代.从此,朝中的官员们屈于李林甫的权势,大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讲真话了.

  李林甫为了蒙蔽皇帝,独揽大权,想方设法把唐玄宗和大臣们隔绝开来,不许大臣们向皇帝上奏章.有一次,他召集谏官们开会,竟公开说:“现在,皇上很圣明,我们做臣子的只要按皇帝的意旨去办就行了,用不着大家七嘴八舌多说话.各位看到那些仪仗用的马匹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要是哪匹马敢叫一声,就要被拉出去宰了,后悔也来不及.”

  谏官杜进不听他的那一套,照样向皇帝奏了一本,结果第二天就被贬到外地去,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林甫不学无术,但城府很深,人们根本不可能猜测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若与他相争,多半不是对手,以惨败告终.李林甫最擅长的一手是阿谀奉承,排斥异己,只要是才能和声望比他高,又是皇帝所看重和厚待的人,他总是百般奉承,很亲密地与他结交.等到对方的地位和权势要威胁到他时,李林甫就千方百计地加以暗害和排挤.尤其是对那些富有文才和学问的人,他往往当面好话说尽,非常友好;而暗中却要置你于死地,还一点不露痕迹.无论对方多么持重谨慎,也逃不过他那一套害人的手法.所以,人们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么来的.

  同僚要升职,他当面恭维,暗地里则想方设法百般阻挠破坏.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隔着帘子观看外面的景色.这时,恰好兵部侍郎卢绚从楼下骑马经过.卢绚风度俊逸,唐玄宗目送他慢慢远去,非常赞赏.李林甫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说:“你父亲威望很高,现在交广地区(指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缺少人才,皇上想把你父亲调去,你看好不好?如果不想到边远地区去,那就要被降职.否则,到东都去担任太子宾客、詹事,也算是对贤才的优待了.怎么样?”卢绚很害怕,就主动请求到东都去.李林甫又担心众官反对,就把卢绚调为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刺史.卢绚到任不几天,李林甫又谎称卢绚有病,不称职,又把他调为詹事,管理东宫的内外事务.

  唐玄宗曾经想广求天下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到京师去应考.李林甫害怕各地士子在文章中揭露他的奸恶,便让郡县长官严加挑选,把那些超群绝伦的送省复试.但是,到最后他却叫考官一个也不录取,他却向唐玄宗上表道贺说:“野无遗贤.”意思是民间没有遗漏的贤能之人.

  从开元以来,常有节度使升任宰相,李林甫很担心他们会损害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便提出让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可能再升任宰相来同他争权.

  他对唐玄宗说:“陛下如此雄才,国家又那样富强,为什么边患至今不灭呢?原因就在于儒臣当将军,他们不可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去战斗.所以,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的天性就是生得雄壮,善于骑射,勇于战斗.如果陛下感化他们,加以重用,还用担心边患不灭么!”

  唐玄宗竟然感到很有道理,安禄山也因此当上了节度使.所以,后来安禄山造反,搞得大唐大伤元气,其实都是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个阴谋所造成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睡前故事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睡前故事:

  • 下一个睡前故事: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普通睡前故事 口蜜腹剑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小猫钓鱼
    普通睡前故事 胸有成竹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离家出走的小松鼠
    普通睡前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普通睡前故事 小老鼠的西瓜
    普通睡前故事 完美的结局
    普通睡前故事 小熊数面包
    普通睡前故事 洗耳恭听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小老鼠嘀嗒
    普通睡前故事 挨打受伤的猴子
    普通睡前故事 不可多得
    普通睡前故事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遥远的地方有个梦
    普通睡前故事 上下其手
    普通睡前故事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普通睡前故事 小鲸鱼的疑问
    普通睡前故事 丑小鸭艾米
    普通睡前故事 兔妈妈的小饭桌
    普通睡前故事 怪鸟格莱弗
    普通睡前故事 彩色的小汽车
    普通睡前故事 牛耕田的由来
    普通睡前故事 种出来的家
    普通睡前故事 缠人的小鸭子
    普通睡前故事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普通睡前故事 米小兔的梦想
    普通睡前故事 狼和小羊
    普通睡前故事 会飞的鞋子
    普通睡前故事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解释
    故事分享网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粤ICP备2022003335号 站长: